本周六晚上(2020年2月8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群才講述《國醫(yī)大師・朱良春》這本書的內容: 第四章薪火相傳:第十六節(jié)內科急癥應用六神丸的探討、第十七節(jié)濁瘀痹(痛風)辨證一得、第十八節(jié)應用培補腎陽法治療慢性雜病之用藥組成、證侯分析、病例療效驗證。 祝賀王群才講述《國醫(yī)大師・朱良春》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朱老的學術成就。 下面是朱良春先生治瘟疫的有關經驗片段: 1940年6月,南通開始流行登革熱。登革熱是一種急性傳染病,患者頭痛如劈,高熱身痛,皮疹隱隱,很是痛苦;颊呓涍^治療,一般在一周左右退熱,而朱良春這里一般都不超過三天就已經好了,而且花費不多。原因何在呢? 朱良春在求學的時候,很注意外感熱病知識的學習,因為當時傳染病很猖獗,發(fā)病率高,來勢又兇猛,不會看傳染病,就難以在臨床上立腳。他受老師的影響,既繼承張仲景《傷寒論》的思想,也對明清溫病學家的學說有所借鑒,推崇通腑清下的理論,這一思想長久地指導著他的臨床實踐。 他還善于吸收當代中醫(yī)學者的經驗,既繼承了章次公先生治療外感熱病的學術經驗,又博采眾方,取其所長。比如,章次公先生善于使用“靈丑散”治療腸傷寒,凡是有里證的患者,他都使用由五靈脂和黑白丑組成的散劑,撤其里熱。 朱良春在上海實習的時候,還認識了一位對他影響很大的一位“特殊中醫(yī)”,也就是曾國藩的外孫聶云臺先生。 他把自己總結的藥方抄在本子上,傳授給了朱良春,因此而能“道行天下”,濟民疾苦。章次公先生看后,認為很好,他說:“將來你們自己行醫(yī)的時候,配制成現(xiàn)成的藥物,一定能夠提高療效。” 朱良春在臨床應用的過程之中,發(fā)現(xiàn)這兩個方子的確有很好的療效,聶云臺先生的經驗,經過他的推廣應用,發(fā)揮了巨大的治療作用。 聶氏表里和解丹,主要是針對傳染病初期的發(fā)熱、惡寒,頭身疼痛,舌苔厚重的患者。它主要化裁于楊栗山的《傷寒瘟疫條辨》的升降散,由生大黃135克,炙僵蠶45克,蟬蛻、甘草各30克,皂角、廣姜黃、烏梅炭各15克,滑石180克組成,研成極細末,再以鮮藿香汁、鮮薄荷汁各30克,鮮蘿卜汁240克,泛成水丸。每次成人服用4至6克,小兒酌減,一般一次服藥后,就能瀉下大便一次,體溫就可以減退,第二天再服一次,病情輕者可能就會痊愈。 如果病情沒有痊愈,病程在三日以上,里熱較重,可以給患者服用另一種藥物:溫病三黃丸。它主要由滑石600克,生大黃90克,蟬蛻15克三味研細粉,另用苦參150克,葛根、黃芩各90克,天花粉、茵陳、青蒿各60克,黃連、甘草、白蔻仁各30克,蟬蛻、姜黃、川郁金、蒼術各15克,煎取濃汁,再以鮮菏葉、鮮藿香各150克,鮮蘇葉180克,鮮茅根240克,生蘿卜子60克,以上5味研磨,加上藥湯、絞汁2次,并加鮮蘿卜汁90克,將藥湯汁拌入3味藥末泛丸,濕重6克,每服2丸,每日一次。 配合以上成藥時,如無鮮藥,可以用半量的干藥代替,研細,用藥湯放涼泡透榨汁,榨后須加涼開水再榨一次,以免藥湯損失。 朱良春先生運用表里和解丹、溫病三黃丸,治療輕證患者,重證者再加上辨證處方,救治了大批患者,療效顯著,影響深遠;颊呷諠u增多,每天上午二三十號,下午還要出診。在登革熱流行的時候,朱良春委托順壽堂國藥店的老藥工孫鶴籌加工成水丸,10克一包,每一位患者來就診時,就免費贈送給患者兩包藥,患者拿回去就服,既簡便,又快捷,因此救治了大批患者。 2003年非典流行的時候,朱良春先生也做出了很多貢獻。 廣東省中醫(yī)院林琳和楊志敏接受香港醫(yī)管局的邀請,在香港救治病人的過程中,也不斷與國內的老專家請教治療方法,鄧鐵濤教授在她們出行之前就表示一定做她們的堅強后盾。前方戰(zhàn)況時刻牽動著后方老專家們的心。鄧老就幾次主動打電話詢問她們的情況,她們也時常求教。楊志敏的電話費主要花在求師問藥上,而不是與家人的聯(lián)系方面。 2003年5月22日,林琳打電話給朱良春先生的女兒朱婉華主任詢問病情,有一個非典合并肺纖維化的患者,一開始是肺脾兩虛,濕濁內阻的癥狀,舌質淡,全身無力,脈滑。經過治療之后,出現(xiàn)陰虛癥狀,口干舌質轉紅,請教怎樣分析病機和用藥。朱婉華立即向朱老匯報了有關情況,朱老根據(jù)病人的病情,擬訂了益氣養(yǎng)陰,解毒化瘀的處方:北沙參30克、麥冬15克、生黃芪30-45克、生白術15克、金蕎麥30克、魚腥草30克、穿山龍30克、杏仁15克、薏苡仁30克、廣地龍15克、地鱉蟲15克、桃仁紅花各10克、紫丹參15克、甘草6克。5月29日林琳回電話說,用藥后效果很好,病人體力恢復很快,肺部陰影吸收也很明顯 由鄧鐵濤、任繼學、路志正、朱良春等我國著名老中醫(yī)發(fā)起,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南通市人民政府聯(lián)合主辦,廣東省中醫(yī)院、南通市良春中醫(yī)藥臨床研究所、南通市中醫(yī)院承辦的“2005中國首屆著名中醫(yī)藥學家學術傳承高層論壇”6月28日在江蘇省南通市舉行。此次學術盛會匯集了全國三十余位名中醫(yī)及其數(shù)百名弟子,以期“承接岐黃薪火,傳承中醫(yī)衣缽”。 朱良春先生親自校讎的會議文集《名師與高徒》,在會前由中南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它豐富的內容,精美的印刷,吳冠中先生題寫的書名,都很難得,成了首次會議凝結的一個碩果!懊麕煾咄骄凼啄贤ǎ瑐鞒兄嗅t(yī)為我中華”的會議主旨,為中醫(yī)學術傳承盛會開了一個好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