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中醫(yī)名為眩暈,頭痛,心悸,胸痹,中風,水腫。原發(fā)性高血壓病是指迄今尚未闡明其原因的高血壓病,而高血壓則明確定義為動脈血壓持久升高。因此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的關鍵性特征為動脈血壓升高和持久,并且原因未明。之一、197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高血壓專家座談會制訂高血壓(動脈)是指收縮期及/或舒張期動脈(血)壓的增高!罢!迸c“高”血壓之間缺乏清楚的界限。指定某一個血壓水平作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只能是人為的。為了便于對各組病人和各個人群進行比較估計預后及療效,建議應用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及分類。高血壓可從三個方面進行分類:按血壓水平;按器官損害程度;按病因。 一、按血壓水平分類
為臨床分類,需采用在至少兩次檢查所測的3個血壓值的平均數(shù)。
1.正常成人血壓:收縮壓140mmHg或以下,舒張壓(采用第5期,即聲音消失時)90mmHg或以下。
2.高血壓(成人):收縮壓160mmHg或以上及/或舒張壓95mmHg或以上。
3.“臨界性高血壓”:血壓值在上述正常與高血壓之間。
對“輕”“中”與“重”度高血壓主張不下精確的定義。兒童期診斷高血壓的血壓水平應較成人為低。 二、按器官損害程度分類
雖然血壓升高的程度是決定器官損害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二者之間并無完全平行的關系,因此有必要按器官受損程度進行分類或分期。
1.Ⅰ期:無明顯的器官病變征象。
2.Ⅱ期:下列器官受累的征象中至少有一個:(1)左心室肥大的各種表現(xiàn);(2)視網(wǎng)膜動脈的普遍或局限性變窄;(3)蛋白尿或血漿肌酐輕度增高。
3.Ⅲ期:出現(xiàn)各器官受高血壓損害的癥狀和征象。
包括:
(1)心臟:左心室衰竭;
(2)腦:腦卒中、高血壓腦病;
(3)眼底:視網(wǎng)膜出血和滲出物,可有或無乳頭水腫。其它較常見的但不一定直接由高血壓所引起的情況包括:冠心病,顱內(nèi)動脈血栓形成,夾層動脈瘤,動脈閉塞性疾病,腎功能衰竭等。 三、按病因分類 1.原發(fā)性高血壓:無明顯的器質(zhì)性原因。
2.繼發(fā)性高血壓:可找到明確原因。 四、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可進一步區(qū)分為以下類型 1.緩進型:有高血壓病的癥狀及體征,但病情隱匿,進展緩慢,病情依高血壓病分期進展,逐漸加重,常需十幾年至幾十年,故又稱良性高血壓。
2.急進型:臨床表現(xiàn)基本上與緩進型高血壓病相似,但各種癥狀更加明顯,具有病情嚴重,發(fā)展迅速,視網(wǎng)膜病變和腎功能惡化迅速的特點,故又稱惡性高血壓。
3.高血壓危象:可發(fā)生于緩進型高血壓病的各期(尤其一、二期),亦可見于急進型高血壓病。發(fā)病時常先有血壓突然升高,伴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等癥。而后發(fā)生劇烈頭痛、嘔吐、尿少、排尿困難、呼吸困難、抽搐、意識障礙或昏迷,通常舒張壓可>140mmHg。
之二、1979年全國心血管流行病學及人群防治工作座談會(于鄭州)制訂。
1979年在河南鄭州市召開的心血管流行病學和人群防治工作座談會中,以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及主要防治科研單位代表討論并提出了高血壓病的新的診斷標準
一、高血壓的測量方法
量血壓前應休息15分鐘,一般量坐位右臂血壓。每次測量應以反復進行幾次直至血壓值相對穩(wěn)定為準。舒張壓一般以聲音消失為準(個別人聲音持續(xù)不消失者,可采用變音值,并加以注明)。正常人血壓值:收縮壓等于或低于140mmHg,舒張壓低于或等于90mmHg。血壓升高者,須經(jīng)非同日另次核實,或三次檢查中有兩次升高方能確定。非同日檢查確有困難時,亦可同日內(nèi)間隔一小時以上復查核實。 【病因病機】 中醫(yī)對高血壓病的病因的認識是從頭痛、眩暈等病證的病因來闡發(fā)的。頭痛病因多端,有外感、內(nèi)傷兩大類。結合高血壓病頭痛的發(fā)生以內(nèi)傷論更符合客觀。 由于基礎及臨床醫(yī)學對幾乎為99%的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的認識水平所限,現(xiàn)在對高血壓病的病因仍尚未闡明。但較集中于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的研究闡發(fā)。
1.遺傳是一種目前(但不是將來)不能改變的發(fā)病因素。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可能是一種多基因方式的遺傳。人們發(fā)現(xiàn)的1號染色體長臂上有血管緊張素原(AGT)基因,又叫易感性基因。AGT基因的攜帶者患原發(fā)性高血壓病,先兆子癇和妊娠高血壓的危險性顯著增高。在一般人群中,大約有30%攜帶AGT基因者。流行病學通過對高血壓病患者家系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父母均患高血壓者,其子女患高血壓的機率可達到45%;而父母血壓均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壓的機率僅為3%。
2.肥胖和超體重經(jīng)臨床觀察,肥胖者患高血壓病是體重正常者的2~6倍。無論是發(fā)展中國家和科技發(fā)達的國家,均存在著體重超重者的血壓上升較快,體重下降的同時,血壓也下降的規(guī)律。
3.鈉攝取多研究發(fā)現(xiàn),氯化鈉攝取量增多(超過每日14g)將使血壓明顯增高。
4.飲酒當前已有大量研究報告指出大量飲酒與高血壓之間存在相關性。
5.社會心理素質(zhì)有研究報告,強噪音條件下工人的血壓平均值高于持續(xù)在安靜條件下工作的同一工廠的工人。國外對移民研究表明,長期置于有害社會心理環(huán)境下可使血壓升高。反復過度緊張、精神刺激、過度憂郁、煩躁、睡眠不足,均可引起高血壓。 高血壓病目前盡管是一個原因尚未闡明的疾病,但經(jīng)多學科的研究較為成熟的認識是: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的病因是先天遺傳易感性與后天環(huán)境影響相互結合、相互作用發(fā)生的疾病。 【辯證施治】 根據(jù)以上中醫(yī)基礎理論分析高血壓病眩暈、頭痛等主要癥狀,其病機是由于氣血陰陽失調(diào),使腦髓空虛,脈絡失養(yǎng),或清陽不展,或火擾清竅產(chǎn)生了高血壓諸癥。而肝陽上亢、痰濕中阻、氣血虧虛或血瘀、腎陽不足則又是產(chǎn)生氣血陰陽失調(diào)的病理轉(zhuǎn)樞。素體陽盛或長期郁怒,暗耗了肝陰,使肝郁化火;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嗜酒肥甘或饑餓勞倦致脾失健運,凡此均構成了初始病因。隨其發(fā)展又分別成痰濕中阻,氣血虧虛,腎陰不足,陰虛陽亢等中介病機。高血壓病形成之后,上述初始或中介病機仍存在或進一步發(fā)展,則會使內(nèi)傷積損也進一步發(fā)展,引起臟腑失調(diào),陰陽偏勝更為加劇。如果氣血瘀阻于腦,則可成為腦血栓而卒中,或瘀阻于心則為胸痹、心絞痛。如果氣血上逆,挾痰挾火于清竅,則可出現(xiàn)腦出血卒中。如果內(nèi)傷積損日久,傷于腎脾,使腎失開合,牌失汽化,水濕內(nèi)停,即發(fā)生水腫、腎衰等病證。 根據(jù)現(xiàn)代臨床實踐研究,高血壓病可總結歸納為實證型、虛證型和虛實兼挾型。其中實證型包括有:肝陽上亢型、痰濕中阻型和氣滯血淤型。虛證型包括有:肝腎陰虛型、氣虛型(心脾兩虛型)、命門火衰型。虛實兼挾型包括有:陰虛陽亢型和氣虛血淤型。 。鄹侮柹峡海眩暈頭痛、心煩易怒、耳鳴、舌質(zhì)紅、苔薄、脈弦。
[治則]平肝潛陽 佐以清肝。
。鄯剿帲萘缃倾^藤湯加減。用羚羊粉0.3~0.6g、鉤藤9~15g、菊花9~15g、桑葉9~12g、生地15~30g、生白芍9~12g、 川貝母6~99、竹茹6~12g、茯神9~12g。 [痰濕中阻]頭暈如蒙、首重如裹。胸脘痞悶、惡心欲吐、納呆、便溏不爽、舌胖色淡、苔厚膩,脈弦滑。
[治則]健脾化痰。
[方藥]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法半夏10g、白術10~15g、天麻10~20g、陳皮10g、茯苓15g、甘草6g。若痰郁化熱,則用黃連溫膽湯加減:陳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2~15g、積殼10g、竹茹10g、黃連5~10g、鉤藤(后下)15~20g、生甘草6g。 。蹥鉁伲頭脹痛、胸悶痛、口唇紫暗、舌暗、脈澀或結或代。
[治則]理氣活血。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0g、生地10g、桃仁10g、紅花10g、枳殼3g、牛膝12g、川芎10g、丹參20g、地龍30g、生甘草6g。 。鄹文I陰虛]頭暈眼花、耳鳴。眼干澀、失眠多夢、腰膝酸軟、足跟痛、夜尿頻、舌紅少苔、脈沉細、尺弱明顯。
。壑蝿t]滋補肝腎。
[方藥]首烏湯加減。何首烏10~12g、菟絲子10~20g、女貞子12~15g、磁石15~30g、桑寄生15~209、杜仲10~15g、牛膝10~159。 [心脾兩虛]頭暈目眩、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納少、面色皎白、舌胖淡、邊有齒痕、苔薄、脈沉弱。
。壑蝿t]益氣養(yǎng)血 補益心脾。
。鄯剿帲輾w脾湯加減。黨參15g、白術10g、黃芪20g、茯苓15g、當歸12g、遠志6g、酸棗仁10g、木香6。 。勖T火衰]頭暈目眩、精神萎糜、形寒肢冷、尿清長、頭面及下肢浮腫、陽萎、舌淡苔白、脈沉遲弱。
。壑蝿t]溫補腎陽。
[方藥]輕癥用金匱腎氣丸,重癥用右歸丸加減。熟地10g、山藥10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菟絲子10g、當歸10g、肉桂3~5g、附子10~15g、鹿角膠(烊化)10~20g、杜仲10g、金櫻子10g。 [陰虛陽亢]頭暈頭痛、耳嗚眼花、失眠多夢、腰膝酸軟、四肢麻木、舌紅苔薄、脈沉細。
。壑蝿t]滋陰平肝潛陽。
。鄯剿帲萏炻殂^藤飲加減。天麻10~20已鉤藤(后下)10~15g、石決明15~30g、黃芩10~15g、杜仲10g、牛膝10~15g、桑寄生10~20g、夜交藤15~30g、赤芍15g、葛根15~30g。 [氣虛血瘀]心悸怔忡、神疲乏力、胸悶胸痛、頭眩暈、舌暗淡、有齒痕、脈沉滑或結代。
。壑蝿t]益氣活血。
。鄯剿帲菅a陽還伍湯加減。黃芪30~60g、歸尾6g、赤芍5g、地龍3g、川芎3g、桃仁3g、紅花3g。 經(jīng)動物實驗證實有一定降壓作用的單味中藥有丹皮(活血藥)、大薊(止血藥)、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藥)、黨參、黃芪(補氣藥)、天麻、鉤藤、地龍(熄風藥)、野菊花、黃芪、黃連(清熱解毒藥)、澤瀉、漢防己(利水滲濕藥)、肉桂(溫陽藥)。其中地龍、鉤藤、黃連、漢防己都曾有降壓的臨床報道。這些中藥可隨證加入湯方中。
目前中藥在高血壓病的治療中尚缺少規(guī)范化的臨床藥理工作。因此用中藥治療高血壓病,尤其是對Ⅱ、Ⅲ 期或中、重度高血壓病都以配合西藥治療為宜。 【中藥成藥】 臨床治療高血壓最常用的中成藥有:牛黃降壓丸、愈風寧心片、腦立清、牛黃清心丸等。牛黃降壓丸可用于臨界性輕型高血壓病的治療,有一定降壓作用。但缺少對該藥的大規(guī)模的臨床藥理評價。愈風寧心片等可以較好改善各期高血壓病的臨床癥狀。但也未見臨床藥理工作對其在高血壓病治療中的綜合評價。 【預防保健】 高血壓病的預防分為三級:一級預防針對高危人群和整個人群。措施有:減輕體重、改進膳食結構、限制飲酒、增加體育活動。值得提出的是,我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體育保健的內(nèi)容和不同于歐美的高脂、精細飲食結構都是一級預防的重要內(nèi)容。但我國北方高鈉的飲食習慣應糾正。二級預防是針對已發(fā)生高血壓病的患者。措施為:包括一級預防的內(nèi)容,并強調(diào)控制和戒煙,同時加入采用簡便、有效、安全、價廉的藥物治療。本級預防即是腦卒中、冠心病的一級預防。三級預防是高血壓重病的搶救,預防其并發(fā)癥產(chǎn)生和死亡。 臨床治療與康復醫(yī)療相結合,可更好地降低血壓,減輕癥狀,穩(wěn)定療效,同時可減少藥物用量。康復醫(yī)療還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及血脂代謝,防治血管硬化,減少腦、心、腎并發(fā)癥。 康復醫(yī)療的作用途徑有功能調(diào)整與鍛煉兩個方面:
(1)調(diào)整作用:通過氣功、太極拳、散步等鍛煉及按摩,可以放松精神及肌肉,調(diào)整大腦皮質(zhì)及皮質(zhì)下中樞的功能,降低腎上腺素能反應,從而擴張周圍血管,起降壓作用。
。2)鍛煉作用:通過適當?shù)哪土π赃\動,可改善血脂代謝,降低過高的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從而防止血管硬化及繼發(fā)腦、心、腎合并癥。同時可提高心血管功能,降低血粘度,改善末梢循環(huán)。 康復醫(yī)療的基本方法是:
。1)氣功療法:以松靜氣功為主,其要領是“體松、心靜、氣沉”。體質(zhì)較佳者可練站樁功,較差者以坐位練功。熟練后練功時可見過高的血壓顯著下降,其幅度較一般休息時為大。練功中意守丹田可使血壓下降,感覺神氣清爽,相反,意守鼻端可使血壓上升,頭腦發(fā)脹,可見練習氣功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對血壓的自控。
。2)太極拳:為低強度持續(xù)性運動,可擴張周圍血管,給心臟以溫和的鍛煉。太極拳動中取靜,要求肌肉放松,“氣沉丹田”,有類似氣功的作用。練習中也可見過高血壓即時下降。 。3)步行:在良好環(huán)境下散步或以常速步行15—30min,有助于降壓及改善心血管和代謝功能。
(4)醫(yī)療體操:練習太極拳有困難者可教以舒展放松,配合呼吸的體操,可采用太極拳的模擬動作,分節(jié)進行。
。5)按摩或自我按摩:按揉風池、太陽及耳穴,抹額及掐內(nèi)關、神門、合谷、足三里,可助降壓及消除癥狀。
。6)生物反饋訓練:用肌電反饋法訓練放松全身肌肉,用皮溫反饋法訓練自主神經(jīng)功能,或用血壓反饋法訓練血壓的自控都有應用。
。7)理療:MgSO4、NaBr、M、煙酸等藥物的游子導入、脈沖超短波或短波治療及磁療都可用來作為鎮(zhèn)靜及降壓的輔助治療。 康復醫(yī)療中的注意事項有:
。1)著重在精神及軀體放松,故方法以氣功為主,結合太極拳或步行,使動靜結合,防止運動不足。有血脂過高時應加強耐力性運動。
(2)避免屏氣及靜止用力,以免引起異常心血管反應,同時避免引起高度興奮的運動。
。3)有明顯腦、心、腎合并癥時禁忌或慎用醫(yī)療運動,但仍可作氣功、理療。
(4)觀察血壓、心率反應及癥狀變化,及時調(diào)節(jié)運動量及藥物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