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y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yī)理求真】“陰陽”非“矛盾”,中醫(yī)陰陽學說探析

[復制鏈接]
31
發(fā)表于 2023-7-16 13:45:2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昆侖劍 于 2023-7-16 13:48 編輯

主帖《“陰陽”非“矛盾”,中醫(yī)陰陽學說探析》原文:
時間:2023-05-24  來源:中國中醫(yī)藥報4版  作者:張宇鵬原文在正文前面有以下兩段提要:

•陰陽學說作為中醫(yī)學的理論基礎與核心觀念,在中醫(yī)學理論體系中有著極為特殊的重要地位。其最初的理論雖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哲學,但又與中醫(yī)學的理論與實踐有著緊密的結合,至今仍然在中醫(yī)學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象思維是中醫(yī)象思維的初級形式,意象思維為較高層次,當意象思維的內容經過抽象的系統(tǒng)化總結而固化在文化傳承中,形成了用于指代人類共同經驗的特定符號系統(tǒng),即為象思維的最高級形式。陰陽即屬于系統(tǒng)象思維概念。


32
發(fā)表于 2023-7-18 17:11:43 | 只看該作者
筆者認為,陰陽的概念應該表述為: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中某些相對屬性的概括。首先,我們應當明確"陰陽二者不是"矛盾",用“對立"形容明顯并不恰當,改為"相對“更合適:其次,必須強調陰陽指的是事物的屬性,并非實體,也絕非關系:此外,還應明確陰陽所指的所有屬性,也不是隨意屬性,而只是對某些具體而特定屬性的概括。對于中醫(yī)理論研究而言,單純區(qū)分"陰陽"與“矛盾"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中醫(yī)學中的陰陽學說雖然來源干中國傳統(tǒng)哲學,但又是與中醫(yī)學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相互影響的產物,與通常哲學意義上的陰陽概念有著深刻差別,對于哲學上的陰陽學說而言,是以其陰陽的相對屬性,及其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轉化的規(guī)律,來認識與解釋天地萬物自然現象,探求自然規(guī)律的宇宙觀與方法論,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哲學的基本綱領中醫(yī)學中的陰陽學說則有所不同,其為中國古代哲學陰陽說與中醫(yī)學理論相結合的產物,是以陰陽理論來解釋人體生命與健康現象,指導診察疾病、辨識證候,探求養(yǎng)生防治規(guī)律的方法論。相較哲學之陰陽,中醫(yī)之陰陽少了很多哲學思辨的意味,而是更加強調一些與醫(yī)學相關的特定內容,其對于中醫(yī)理論體系而言不僅僅是方法論指導的作用,更是直接參與到理論構建與臨床實踐中。比如,在傳統(tǒng)哲學中,陰陽的相互轉化是重要的規(guī)律,廣泛適用于對各種自然現象的解釋,而在醫(yī)學實踐中,則幾平可以完全落實為"寒極生熱,熱極生寒"等一系列具體的病理變化,專門用于解釋寒熱證候的真假問題。又如,臟腑之陰陽,無論是五臟還是六腑之陰陽,均是與其具體生理功能緊密相關的。如心陽即為心之陽氣,具有溫養(yǎng)心臟,并激發(fā)、振奮和推動心的生理功能:胃陰則為胃的陰液,對霄具有滋潤、濡養(yǎng)作用,是維持納食、化谷生理功能及正常通降的物質基礎。二者均有其特定的醫(yī)學內容,可直接用于指導具體的臨床實踐。   
——贊同作者的觀點!中醫(yī)理論中的陰陽,二者不是矛盾,而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中某些相對屬性的概括,也是對人體結構和生理、病理現象中某些相對屬性的概括,是相對的不是對立的。
現代檢驗學中對某些項目的定性分析也用了陽性、陰性來表示,這里所用陰陽的意義與中醫(yī)學所用陰陽是相同的,既不是矛盾也不是對立的,而是對檢驗結果兩種屬性的.。

點評

將中藥治病經驗與生理學病理胡亂扯到一起說明你邏輯思想精神是混亂不清的  發(fā)表于 2023-7-19 00:00
你這種發(fā)言不是神經病卻邏輯混亂不清與神經病邏輯混亂不清相差不多。  發(fā)表于 2023-7-18 23:55
33
發(fā)表于 2023-7-18 18:26:29 | 只看該作者
如何評價那些吹捧陰陽五行和中醫(yī)的人?
作者:WonderScientist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yè)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yè)轉載請注明出處。


普通大眾的認識論水平其實不高(全世界都不高),不明白“一個貌似能解釋一切的理論,其實什么都解釋不了”。

中小學教育中缺乏對于“知識”、“真理”、“事實”的教學和討論,并不教授“關于知識的知識”、“關于獲得知識的知識”、以及關于“判別知識的知識”。這種教育會讓培養(yǎng)出來的很多人認為,一種什么都能解釋、永遠不會錯的理論,就是“高級的知識”,值得吹捧的“知識”。

事實上,如果一種理論什么都能解釋,其實什么都解釋不了。要對自然界現象進行解釋,不光在于要能解釋“這是什么”,還要能夠明確地指出“這不是什么”。一個理論能夠排除掉的情況越多,這個理論就是越“高級”的知識。如果一個理論什么都能解釋,但不能排除任何情況,只能指出“這是什么”,而不能指出“這不是什么”,這是一點用都沒有的“知識”(這里我都得套上雙引號,因為是不是知識都存疑)。

舉個例子來說,“地球延橢圓軌道繞太陽旋轉”和“太陽系內所有行星都延橢圓軌道繞太陽旋轉”。后者不僅指出了更多的“是什么”—所有行星繞太陽運轉的軌道都是橢圓的,而且還指出了更多“不是什么”—不僅地球的軌道不是圓的、方的、三角形、繞花的…,火星金星水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軌道都不是。因此,后者是比前者更有用的知識。同樣的,后者也更容易被證明是錯的,因為它排除了更多的情況,只要發(fā)現一個被排除的情況有錯,這個理論就錯了。例如,后者只要觀測到任何一顆行星的軌道不是橢圓的,這個理論就錯了;而前者,必須要觀測到地球軌道不是橢圓的才行。而對于一個什么都能解釋,永遠都正確的理論,其實沒有排除任何情況,也就缺乏預測能力,毫無用處。

陰陽五行這種形而上學、樸素唯物主義、庸俗辯證法,試圖解釋一切自然現象,然而什么情況都沒排除,說不出“如果觀察到xxxx現象,則陰陽五行是錯的”,因此在實質上什么也解釋不了。而用這種理論來作為基礎、試圖治療一切疾病的醫(yī)學,無異于空中樓閣。但是,大多數人缺少認識論知識,反而會被糊弄。

連馬克思主義這種能夠解釋一切人類社會變革的理論,要用于指導新中國建設,都得改造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社會主義。陰陽五行還能例外?

34
發(fā)表于 2023-7-20 05:43:37 | 只看該作者
事實上,如果一種理論什么都能解釋,其實什么都解釋不了。要對自然界現象進行解釋,不光在于要能解釋“這是什么”,還要能夠明確地指出“這不是什么”。
太丟人了!八成就不會認識世界,更不懂認識世界的結果,科盲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認知能力不如小孩。
35
發(fā)表于 2023-7-20 05:48: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董建軍 于 2023-7-19 21:52 編輯

筆者認為,陰陽的概念應該表述為: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中某些相對屬性的概括。
是直接認識還是間接認識陰陽?認知方法是什么?就是說你得教別人怎么認識陰陽?在那?怎么總結出來的?陰陽是普遍規(guī)律,某些相對屬性是特殊規(guī)律。內經:陰陽者,天地之道也,這是普遍規(guī)律。
36
發(fā)表于 2023-7-20 06:13:38 | 只看該作者
認知世界的能力靠直接認識與間接認識,陰陽是普遍規(guī)律。是間接認識的結果,通過對大量的實驗間接認識的結果 總結出來的普遍規(guī)律。
37
發(fā)表于 2023-8-4 09:40:28 | 只看該作者
中醫(yī)的陰陽就是能量,能量存在兩種形式,靜與動,在周期現象中兩種能量相互轉化,形成太極圖。只要是運動的系統(tǒng)都遵循這一自然規(guī)律,因此它是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
38
發(fā)表于 2023-8-4 09:55:27 | 只看該作者
中醫(yī)的陰陽是極限的夾逼性,內經的內就是夾逼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y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4 00:07 , Processed in 0.05561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