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原飲與邪伏膜原相對應!吨形麽t(yī)融合觀》283頁~285頁。狹義的邪伏膜原證是指那些能夠感染腹腔淋巴結的腸道傳染病,他們具有:1腸道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2具有濕熱性質;3具有半表半里的特征。在《融合觀》下篇第五章第三節(jié)336頁明確了邪伏膜原-腸道淋巴系統(tǒng)感染證態(tài)。新冠病毒感染中的胃腸型,符合邪伏膜原的標準,所以使用達原飲治療。這個證態(tài)的論證過程比較復雜,需要看我的原著。
在《中西醫(yī)融合觀》里,227頁濕溫-亞急性腸道傳染病綜合征中包含了邪伏膜原,具有濕熱性質就是指的腸道亞急性炎癥。
腸道淋巴系統(tǒng)包括腸道壁內的淋巴組織與腸系膜淋巴結、網膜內的淋巴結等淋巴組織。
不回歸經典,你怎么知道麻杏石甘湯能夠治療邪熱壅肺證??邪熱壅肺證與新冠肺炎的關系,這是我們現(xiàn)代人應該解決的問題。
1999年我在醫(yī)學與哲學雜志發(fā)表的“中醫(yī)外感熱病性與現(xiàn)代感染病學可相融性探討”一文中寫到:邪熱壅肺:咳、痰、輕喘,治用麻杏石甘湯;……近百年來中西醫(yī)結合的臨床治療研究、藥物藥理研究、動物實驗等反復證明:麻杏石甘湯治療急性氣管炎輕度肺炎……都是有效的。在《傷寒論現(xiàn)代解讀》中123頁~125頁,63條,進一步論證了邪熱壅肺證與急性肺炎的關系。在《中西醫(yī)融合觀》254~356頁頁明確了:風熱壅肺-急性肺炎證態(tài),治療方劑為麻杏石甘湯。
我在本論壇發(fā)表的:新冠病毒感染解讀的帖子中,論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2種臨床類型:1 肺炎型;2 胃腸型。肺炎型與邪熱壅肺證是一個證態(tài),以麻杏石甘湯為基礎方加減治療;胃腸型與邪伏膜原是一個證態(tài),以達原飲為基礎方加減治療。先生可以明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