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中醫(y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administrator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存廢辯論賽-反方辯題:8、《傷寒論》是“六病辨證”而非“六經辨證”

[復制鏈接]
81
發(fā)表于 2015-10-28 23:12:38 | 只看該作者
楊鵬舉 發(fā)表于 2015-10-28 23:05
一個足矣,你能不能駁斥?你不能駁斥,就鎖帖。

請您正論,您不論。您不論,只好我論,一個例子,怎么也不能說“足矣”。六經嘛。論不夠六個,怎么也得三兩個吧。先舉上一個吧:

大腸手陽明之脈,起于大指……是動則病齒痛,頸腫。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之交頞中,……是動則病灑灑振寒,善呻,數(shù)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向腹脹,是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沖、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余于胃,則消谷善饑,溺色黃……


先舉上一個吧,您和傷寒論陽明病對照一下。


82
發(fā)表于 2015-10-29 00:08:31 | 只看該作者
傷寒論所說之傷寒六經病的表現(xiàn)與經絡所循行部位的對上并不難,關鍵是你所舉得靈樞經之“是動則病”之后的疾病是不是傷寒?如果你引證的例證不是傷寒,猶如豬和狗的,驢唇不對馬嘴,不是胡攪蠻纏是什么?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1 反對 0

使用道具 舉報

83
發(fā)表于 2015-10-29 10:17:25 | 只看該作者
楊鵬舉 發(fā)表于 2015-10-28 20:08
傷寒論所說之傷寒六經病的表現(xiàn)與經絡所循行部位的對上并不難,關鍵是你所舉得靈樞經之“是動則病”之后的疾 ...

《傷寒論》中的三陰三陽病與《內經》“六經”包含的臟腑不同:
  1、《傷寒論》中的太陽病,不但包括足太陽膀胱經病,而且還有手太陰肺(大小青龍湯、麻杏石甘湯之咳喘)。
  2、陽明病,不但包括足陽明胃病,還包括手太陽小腸、手陽明大腸(承氣湯之便秘、葛根芩連湯之協(xié)熱利)。
  3、少陽病,不但包括足少陽膽病,而且還有足陽明胃中之瀉心湯痞滿證(胃受傷而蠕動減慢)、陷胸湯丸、大柴胡湯之結胸證(消化液分泌不暢而致胃中食物停留不下)。
  4、太陰病不但有足太陰脾,還有手太陽小腸、足太陽大腸的參與。
  5、少陰病,不但包括足少陰腎,而且還有足太陽膀胱的參與。少陰病與太陰病的鑒別點,就在于太陰病便溏、口不渴,少陰病則下利、口渴、厥冷?傆赡I陽虛衰后,中醫(yī)稱水液下漏、津不上承,西醫(yī),則因腎小管重吸收減少、水的再利用率降低所致。其下利又包括手陽明大腸。
  6、厥陰病,其中消渴、氣上沖心、心中痛熱、饑而不欲食為足少陽膽;下之利不止則為手太陽、手陽明之腸病。
       7、少陽病是膽系感染所致,任何太陽病、抑或陽明病都不能轉化為少陽病,充其量,能成為少陽、陽明合病之大柴胡證而已。太陰、少陰病也同樣不能轉變?yōu)樯嫌小跋、氣上沖心、心中痛熱、饑而不欲食之木火燔熾,下有陽虛之下之利不止”的厥陰病。
  ——以上足以說明,仲景所用的三陰三陽的名稱,盡管與《內經》的十二經脈相同,但其含義已大相徑庭。
從上可以看出:
1、《傷寒雜病論》中的“六病”包含了《內經》中的六經。
2、《傷寒雜病論》中的“六病”超越了《內經》中的六經。
3、同時證明醫(yī)圣張仲景已經明確表示不承認十二經循行路線的存在。
      ——這就是《傷寒雜病論》之所以高于《內經》的最重要的高明之處。
       將《傷寒雜病論》中的六病誤以為是六經,是受了《內經》的誤導。當一個人先學《傷寒雜病論》,而不受《內經》的影響,或其師輩的誤誘,自然會讀出“六病”,斷然讀不出“六經”來。
       既然貴方已數(shù)次請求鎖帖,我方的llyyjj老師又無異議,本人也就予以贊同,因為我方參加〈五行存廢辯論賽〉,不是為了誰輸誰贏,只是想借此為中醫(yī)學的發(fā)展,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的是非曲直,自然任憑管理監(jiān)督小組定奪。



       在這里特別強調一下:
       llyyjj先生所說的:傷寒論的核心價值是辨證論治體系,在中醫(yī)史上,對傷寒論創(chuàng)立辨證論治的貢獻,怎么評價也不過分。中醫(yī)(學)可以沒有《內經》,但不能沒有《傷寒》(〈傷寒論〉)。沒有〈傷寒論〉,〈內經〉現(xiàn)在也就是考古文物。這一公允評價,是本辯論中所獲得的唯一的留給中醫(yī)初學者啟迪的珍貴禮品。希望后學能夠特別珍惜。




點評

對于仁海、李榆軍說“中醫(yī)(學)可以沒有《內經》,但不能沒有《傷寒》(〈傷寒論〉)!蔽曳讲徽J同。理由是:本末不能倒置,猶如媽媽能生孩子,孩子不會生出媽媽來的道理一樣,在《靈素》的基礎上,才能孕育出《傷  詳情 回復 發(fā)表于 2015-10-29 10:56
84
發(fā)表于 2015-10-29 10:56:04 | 只看該作者
仁海中西醫(yī) 發(fā)表于 2015-10-29 10:17
《傷寒論》中的三陰三陽病與《內經》“六經”包含的臟腑不同:
  1、《傷寒論》中的太陽病,不但包括 ...

對于仁海、李榆軍說“中醫(yī)(學)可以沒有《內經》,但不能沒有《傷寒》(〈傷寒論〉)!蔽曳讲徽J同。理由是:本末不能倒置,猶如媽媽能生孩子,孩子不會生出媽媽來的道理一樣,在《靈素》的基礎上,才能孕育出《傷寒論》。因為《靈素》六經在先,《傷寒論》的六經辯證在后。因此是非容顛倒。
《傷寒論•傷寒例三》:“太陽受病也,……以其脈上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你核對一下《靈樞經·經脈》“膀胱足太陽之脈,起于目內眥,上額,交巔;……其直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髆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傷寒論•傷寒例三》:“陽明受病也,當二三日發(fā)。以其脈夾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蹦愫藢σ幌隆鹅`樞經•經脈》:“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下膈,屬胃,絡脾……起于胃口,下循腹里。”
《傷寒論•傷寒例三》:“少陽受病也……。以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胷脅痛而耳聾。”。你核對一下《靈樞經•經脈》:“膽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后,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后……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后;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于手少陽,……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循胸,過季脅下”
《傷寒論•傷寒例三》:“太陰受病也,當四五日發(fā)。以其脈布胃中,絡於嗌,故腹?jié)M而嗌乾。”
你核對一下《靈樞經•經脈》:“脾足太陰之脈……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其支者,復從胃……”
《傷寒論•傷寒例三》:“少陰受病也,當五六日發(fā)。以其脈貫腎絡於肺,繫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你核對一下《靈樞經•經脈》:“腎足少陰之脈……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
《傷寒論•傷寒例三》:“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fā)。以其脈循陰器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
你核對一下《靈樞經•經脈》:“肝足厥陰之脈……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
  請仁海先生你將二者對照看一下, 如果《靈素》在先與《傷寒論》在后而出現(xiàn)在時間順序沒有錯誤,沒有《靈樞經·經脈》等內容的基礎,那么《傷寒論》的六經病癥的辯證,也就無從談起。
  既然我方提出鎖帖,反方現(xiàn)在也已經同意鎖帖,請管理監(jiān)督小組鎖帖,予以仲裁。
85
發(fā)表于 2015-10-29 10:57:20 | 只看該作者
更正:“因此是非容顛倒”,改為“因此是非不容顛倒”
86
發(fā)表于 2015-10-29 14:35:57 | 只看該作者
楊鵬舉 發(fā)表于 2015-10-29 06:56
對于仁海、李榆軍說“中醫(yī)(學)可以沒有《內經》,但不能沒有《傷寒》(〈傷寒論〉)!蔽曳讲徽J同。理 ...

       就有關《內經》與《傷寒論》孰重孰輕的問題,可以立專題討論,我方不在本辯題中進行爭鳴。

       同意貴方鎖帖的請求。謝謝!
87
 樓主| 發(fā)表于 2015-10-29 20:19:47 | 只看該作者
  根據雙方的意見,我現(xiàn)在鎖帖,請各位管理人員不要在此貼后面跟帖。等所有辯題完成之后,我們會放開所有正反方辯題帖子,到時,讓大家自由討論。謝謝各位的支持。
  同時,請正方提供正方辯題8的相關資料給我,準備發(fā)辯題開帖。
88
發(fā)表于 2016-1-4 21:52:57 | 只看該作者
哈哈,俺先前來清掃街道,盡地主之誼,歡迎老朋友!獙⑻禹斊饋!
89
發(fā)表于 2023-8-3 21:51:21 | 只看該作者
三陽三陰是癥狀,屬于病癥,并非經絡中的六經。但十二經絡是客觀存在的(實際人體的經絡數(shù)目遠遠大于此數(shù),只是大多數(shù)不為人感知或直到關鍵性作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y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4 01:51 , Processed in 0.17318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