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周一(2019年10月21日)由馬京雪和大家一起學習《辨證錄》。 本周我們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是: 26,冬月傷寒,頭痛遍身亦疼,宜用麻黃湯以發(fā)汗矣。倘元氣素薄,切其尺脈遲緩,雖是太陽正治,而不可輕用麻黃以汗之也。 27,冬月傷寒,吐、下、汗后虛煩脈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脅痛,氣上沖咽喉,眩冒,經(jīng)脈動惕者,必成痿癥。 28,冬月傷寒,譫語發(fā)潮熱,以承氣湯下之,不應,脈反微澀者,是里虛也。 29,冬月傷寒,發(fā)熱而厥,厥后復熱,厥少熱多,病當愈。既厥之后,熱不除者,必便膿血。 30,冬月傷寒,四、五日后下利,手足逆冷無脈者。 祝賀馬京雪講述《辨證錄》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五個病例: 26,冬月傷寒,頭痛遍身亦疼,宜用麻黃湯以發(fā)汗矣。倘元氣素薄,切其尺脈遲緩,雖是太陽正治,而不可輕用麻黃以汗之也。 傷寒病用麻黃湯發(fā)行是正治,但是,脈象見到遲脈遲緩,因此,陳士鐸認為應該在方劑之中加人參,并且用人參為君藥,麻黃降為臣藥,也就是扶正為主,兼以驅邪;蛘摺耙擞媒ㄖ袦沃猿枪煌!边@種“說明虛人外感,必須扶正解表。他又說: 此癥亦可用參苓麻草湯∶ 麻黃(一錢) 人參(三錢) 茯苓(一兩) 甘草(一錢) 水煎服。
27,冬月傷寒,吐、下、汗后虛煩脈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脅痛,氣上沖咽喉,眩冒,經(jīng)脈動惕者,必成痿癥。 《內(nèi)經(jīng)》說:”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痿證因為肺熱,但是治療的時候則說”治痿獨取陽明“?梢姡糇C根源在肺熱,治療在陽明主宗筋。 陳士鐸說,方用青蒿防痿湯∶ 人參(一兩) 青蒿(五錢) 半夏(一錢) 陳皮(五分) 干葛(一錢) 連服二劑,胃氣無傷,而胃火自散,諸癥漸愈,而痿癥亦可免也。 蓋此癥不獨胃火沸騰,而腎、肝之火亦翕然而共起。青蒿能去胃火,而更能散腎、肝之火也,一用而三得之。然非用人參之多,則青蒿之力微,不能分治于臟腑。 此癥可用調(diào)胃二參湯∶ 人參 玄參(各五錢) 石膏(三錢) 天花粉(二錢) 干葛(一錢) 水煎服。
28,冬月傷寒,譫語發(fā)潮熱,以承氣湯下之,不應,脈反微澀者,是里虛也。 外感病譫語、潮熱,病在陽明,為腹實證,用下法理應有效;不效,責之為正氣虛。 陳士鐸說,用人參大黃湯救之。 人參(一兩) 大黃(一錢) 水煎服。一劑得大便,而氣不脫即生,否則死矣。茍大便而氣不脫,再用∶ 人參(三錢) 陳皮(三分) 甘草(三分) 芍藥(一錢) 煎湯與之。二劑而可慶生全也。 此癥亦可用表里兼顧湯∶ 大黃(二錢)人參(五錢) 柴胡(三分) 甘草(一錢) 丹皮(二錢) 水煎服。
29,冬月傷寒,發(fā)熱而厥,厥后復熱,厥少熱多,病當愈。既厥之后,熱不除者,必便膿血。 邪入厥陰,時厥時熱,邪正斗爭膠著難解,或有便膿血。陳士鐸說,方用散群湯∶ 甘草(二錢) 黃芩(三錢) 當歸(五錢) 白芍(一兩) 枳殼(一錢) 水煎服。 一劑而無膿血之便者,斷無膿血之災;倘已便膿血者,必然自止。 妙在用歸、芍以活血,加甘草、黃芩以涼血而和血也。所以邪熱盡除,非單藉枳殼之攻散耳。 至于厥多熱少,寒多熱少,無非正氣之虛。正虛則邪盛,邪盛自易凌正,而正不能敵邪,自不敢與賊相戰(zhàn),安得而不病進乎。治法宜大補正氣,而少加祛邪之藥,自然熱變多而厥變少,而寒亦少也。方用祛厥湯∶ 人參(五錢) 白術(一兩) 甘草(二錢) 當歸(五錢) 柴胡(一錢) 附子(一分) 水煎服。一劑而轉熱矣,二劑而厥定寒除矣。
30,冬月傷寒,四、五日后下利,手足逆冷無脈者。 熱病過程見到無脈證,是一個危險證候,或正氣嚴重不足,或邪氣深陷在里。陳士鐸說:急用參附湯救之,以助其陽氣,則脈自然出矣。但參、附宜多用而不宜少用也。方用∶ 人參(二兩) 附子(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手足溫,二劑而脈漸出,三劑而下利自止而盡愈矣。 夫附子有斬關奪門之勇,人參有回陽續(xù)陰之功,然非多用,則寒邪勢盛,何能生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起之于幾微欲絕之際哉。遇此等之癥,必須信之深,見之到,用之勇,任之大,始克有濟。倘徒施灸法而不用湯劑、或用參、附而不多加分兩,皆無識而害之,兼財力不足而不能救也。 此癥可用人參雙姜湯∶ 人參(一兩) 干姜(三錢) 生姜(三錢) 水煎服。
|